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市把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作为重要任务,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着力扩大妇幼保健和产儿科临床服务供给,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服务质量,有效保障母婴安全,努力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加快妇幼体系融合发展,扩大产儿科临床服务供给。近几年,全市以“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为引领,积极提供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近3.2亿元,推进市、县妇幼保健院机构建设,优化整合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推进乡镇“一张网布局、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和村级 “两室合一、三位一体”(即村计生服务室和村卫生室“两室合一”,村计生专干、妇幼保健院和妇女委员“三员合一”)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指导城区综合医疗机构进行内部挖潜,调整妇科和产科特需病区,增加了一批产儿科住院床位。同时,引导优质社会资本新办一批妇产医院。目前,全市提供产儿科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6家,产儿科床位总数达到2252张,全市产儿科床位和医护人员总数与“十二五”期初相比分别增长20.3%和17.6%,以市级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妇产科、儿科为主体,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计划生育门诊等为基础,民办专科医院等为补充的新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强化妇女儿童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和生育全程服务。为全力维护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我市印发了《黄石市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黄石市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涉及妇女儿童健康的普惠性项目广泛实施,免费提供基本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6.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23%,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覆盖率达100%。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大幅提高。
三是强化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一是印发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母婴安全管理的通知》,从组织领导、优化诊疗服务、高危孕产妇管理、妇幼队伍建设、产儿科质量管理、预警监测、健康宣传等七大方面来全面加强母婴安全管理。二是制定下发了《黄石市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与转诊工作方案》,从构建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救治转诊网络构架、明确职责分工、畅通三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网络等方面,加强危重孕产妇转诊和救治能力。城区确定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市级急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大冶市、阳新县均在本县域内建立了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各助产机构高度重视高龄孕产妇和剖宫产后再孕妇女妊娠风险评估,严格落实孕产妇“五色”管理,筛查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妇和新生儿,进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助产机构均设立了“再生育门诊”或“高龄孕产妇咨询门诊”,加大对高龄孕产妇的检查评估和咨询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提案中的建议,更加重视和关注妇女儿童健康保障,进一步做好计生服务转型工作,确保全面两孩政策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公共媒体宣传力度,主动联系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生殖健康、孕产期保健、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备孕观,增强安全意识。
(二)不断拓展妇幼健康服务项目。针对高龄孕产妇增多的特点,针对性地拓展妇幼健康服务,加强生育指导,如深化孕产妇、儿童预约诊疗服务,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服务流程,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不断改进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督促落实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免费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三)继续完善妇幼信息管理体系。我市将重点对高龄孕产妇加强管理,巩固区域协作机制,切实推进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覆盖的高龄孕产妇基础信息库。切实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深度融合,进一步调整扩增产科服务资源,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四)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我们将积极协调卫健、编办、人社等部门,加强产儿科人员岗位配置,扩大儿科医师供给;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产儿科政策倾斜,切实改善人员待遇。我们也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加强全市各级产儿科技术骨干和专家培养,加大对县级产儿科综合急救骨干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五)切实巩固急救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急救体系,加强辖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中心建设,开展产科急救中心复核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完善运行工作机制,协调市、县(区)建立急救、会诊、转诊、技术指导等双向协作关系,确保转诊救治网络覆盖全部助产机构;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健全急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完善抢救转诊流程。
(六)继续加大对妇幼保健事业的投入。关于“政府财政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口计划生育的投入,加大计划生育扶助力度,对原有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只增不减,要让育龄夫妇切实感受到从孕前、产中到出生后都有相对应的奖励及配套政策,让想生的家庭都能生”等建议,与市医保局、财政局协商后认为,在目前我市医保筹资规模还不足够大、地方人均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要实现委员们提出的目标,还有较大难度。但我们相信,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生育全程免费政策和妇幼保健工作,各级财政将继续加大对生育免费保障和妇幼保健事业的投入,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