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陶钧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你们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注,你们提出的四点建议对推进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将充分借鉴。2017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解决群众日常健康、康复护理、预防保健等需求,通过几年努力,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规范,服务目标、要求、方式进一步明确,有效的缓解了群众预防保健、看病就医等难题。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基层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受能力、机制、保障、群众就医观念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确实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加大签约服务力度方面。一是将继续开展宣传,重点突出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特点,通过种类信息媒介广泛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强化履约能力,让签约群众感受家门口的便利和实惠,增强服务的吸引力;三是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街道、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有机融合,实现信息互通,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市通过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培养,努力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目标,从2017年开始,我市积极开展全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共委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共计培养订单定向学员368人;通过统筹分配年度事业单位招聘计划,放宽学历、年龄等招聘条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更多岗位招聘计划;对于高学历、高层次急需紧缺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采取考核方式进行引进;对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正式在册的医务、检验检疫、防疫科研攻关等专业技术人员,获得县级党委政府以上表彰的报主管部门和机构编制、人社部门同意后可直接聘用;我市正在探索“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模式,为基层选送优秀人才。
三、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方面。今年疫情期间,我市组织102名医院专家下沉社区,帮助基层强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市正在研究“片区医生”制,准备组织医共体牵头医院和辖区医院医生常态化下沉,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实为居民提供“家门口、零距离、最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已在下陆区展开。
四、在建立保障激励机制方面。一是落实经费保障,今年我市基本公卫资金已于2月份全部预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0%的任务量下达到村卫生室,通过保证村医收入来稳定队伍。二是通过加大医保基金负担比重,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每人次10元调整到13元,村卫生室由每人次5元调整到8元。三是提高服务能力保障,针对我市基层医疗设备落后的问题,我市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免费为我市基层卫生机构配发了一批急需的大型设备(其中:数字化彩超15台,心电图机10台,血氧饱和仪43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2台);目前我市正在启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车和智能服务包等项目,为家庭医生签约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三是加大待遇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基层卫生机构相关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予以保障,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扩大基层卫生机构分配自主权,调动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积极性。下步我们将探索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副高职称晋升的前置条件等政策。
五、在推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统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系统建设,将原来的村卫系统、公卫系统、基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医保报销接口等汇集到一个系统,实现各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服务效率。目前已完成系统部署,正在分片进行系统培训和上线运行。二是将“智慧医疗”项目作为2020年建设重点之一,主要包括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惠民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在制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和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具体方案。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全市各医疗机构数据及时汇集,有效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在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措施落实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在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过程中,真心的希望你们委员代表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帮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在改革中进一步解决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共同携手做实、做精、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