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8年,全市药政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按照省卫计委“两控四改”重点任务、省药政工作要点及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要求,结合黄石实际,以药品供应保障为重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确保价格合理、保障供应;着力健全日常监管措施,规范药品(耗材)采购和使用行为;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为建设“健康黄石”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深化药品(耗材)供应保障制度改革
(一)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强化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主导地位,提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加快构建有利于双向转诊的药品配备模式,实现药品使用上下联动,做好基本药物制度与分级诊疗制度、医疗联合体建设的衔接工作,不断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
施成果。
(二)有序组织药品带量采购价格谈判。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入围结果基础上,以市为单位,按照“量价挂钩”原则,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与省级入围企业进行价格谈判,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落实其在药品采购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控制药品价格。创新药品价格谈判方法与路径,探索实施跨区域联合采购、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实现以量换价目标。
(三)着力推进高值医用耗材省市联动阳光采购。推进省市联动、分级负责的耗材采购模式,促进湖北省高值医用耗材省市联动集中采购平台在我市的推广和使用,实现人工器官、血管介入、电生理、骨科、神经外科等十大类高值医用耗材省市联动网上阳光采购,确保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各环节在阳光下运行。
(四)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功能,健全全市短缺药品监测网络,促进提高短缺药品监测精度和预警能力。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纵横互通的短缺药品分级监测工作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好短缺药品分析及储备工作,根据省药品采购平台公布的短缺药品动态信息和各储备企业药品储存情况,将生产企业数量少、临床必需且不可替代药品列入重点监控范围,在发生药品短缺情况时,通过调拨供应、询价采购、约谈企业和严格监管等综合举措,保障短缺药品临床供应。
二、健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及使用日常监管机制
(五)加强日常采购管理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行为监管,定期分析通报购销情况。利用药品耗材综合监管系统对医疗机构采购情况进行核实和全程监管。落实国家和湖北省药品和耗材采购管理相关政策,开展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基本药物采购和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采购“两票制”执行情况及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情况,督促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整改问题,进一步规范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日常购销行为。并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医药购销活动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六)加强使用环节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督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首选使用基本药物。严格基层医疗机构补充药品遴选和使用管理。加强药物使用环节监督考核,尤其是抗菌药物、麻精药品、辅助用药及营养性用药的监管。开展抗菌药物及麻精药品使用情况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行为。
三、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七)加强基层药政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政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药政管理专业队伍。强化药物政策研究,围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短缺药品供应等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破解药政工作实践难题新路径、新举措。
(八)强化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继续推行门诊和住院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和处方点评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及特殊药品使用管理,严格实行麻、精药品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重点药品和辅助药品常态监督管理机制。
四、加大合理用药知识宣教
(九)提高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加大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力度,重点开展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处方集》的宣传培训及抗菌药物、麻精药品合理使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及医务工作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十)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依托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力量,广泛传播合理用药理念,积极开展社会公众合理用药科普知识宣传,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五、做好药物相关政策的落实和衔接
(十一)认真落实国家及湖北省相关药物政策。做好国家定点生产药品、国家谈判药品的日常采购,执行各项价格政策,加强日常采购监管,保障及时有效供应。
(十二)协同贯彻药品相关政策衔接。落实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两票制”的指导和管理。协同做好药品集中采购与药品医保支付、药品价格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相关政策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