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勇,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启红,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戴新明
访谈时间
2023-06-14 10:00
本期主题
解读《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近期,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当前制约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对策和措施。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意见》有关情况,解读文件主要内容。
文字实录
[2023-06-19 10:04]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期,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当前制约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对策和措施。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意见》有关情况,解读文件主要内容。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勇先生;
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先生;
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洁女士;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启红先生;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戴新明先生。
首先,请周勇先生介绍《实施意见》出台背景、重大意义和文件框架。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勇: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和支持湖北中医药发展的社会各界同仁和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12月22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面,我就《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我省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我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独特优势、不断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将其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入人民健康生活的战略举措。
二、《实施意见》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中医药工作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将中医药强省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工程,统筹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与文化,坚持守正与创新、重视规模与效益、把握好发展与安全,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伐。一是政策保障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并作出批示。王忠林省长带队赴国家中医药局作专题汇报,争取政策支持。两名省领导分别担任中医药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召集人、中药材产业链链长,高位统筹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挂牌,中医药财政投入稳中有增。出台系列配套支持政策,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省、市、县三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三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新成效。实施推进“时珍人才工程”,建立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基层人才梯次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技术人才。四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取得新进展。突出产学研结合联动,强化科研支撑,加快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五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发布“十大楚药”“五大特色药材”,做强中药材产业链,做大中医药龙头企业,助力生命大健康产业突破性发展。六是中医药文化繁荣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蕲艾文化节等系列中医药活动,唱响李时珍文化品牌,提升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
我省中医药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中医药服务发展水平、优质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还有不足,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体系还需完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潜力有待发掘,中医药文化品牌影响力亟待增强。为此,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对党中央、国务院中医药工作决策部署在我省实施进行再贯彻再落实;对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进行再部署再细化,努力打造中部地区中医药服务、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产业、中医药人才和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湖北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中医药力量。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首先,《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要求。到2025年,实现在县办中医医院、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五个”全覆盖;中医药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中医药特色服务、医卫融合、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信息支撑等七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其次,将目标要求实化为以下重点任务。《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针对当前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改革难点,聚焦破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加大对中医药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着力健全“七大体系”,提出27项重点任务。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建设中西医结合高地、筑牢中医药服务基础等4项政策措施。在全面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发挥中医药健康促进独特作用、提升应急救治能力、打造康复医学高峰等3项政策措施。在建设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提出优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做强中医药龙头企业、发展中医药新业态、健全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严格质量安全监管等5项政策措施。在完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5项政策措施。在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提出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实现重大创新能力突破、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等4项政策措施。在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方面,提出唱响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品牌、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等3项政策措施。在打造信息与标准支撑体系方面,提出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药综合监管等3项政策措施。
最后,为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实施意见》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健全机制、充实人员,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三是完善价格和医保政策。深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四是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管理机制、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实施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强化任务落实,主动担当作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打造中部地区五大高地,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日报记者:请问,在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如何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把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是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成以国家、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达到2215家、中医医院达到172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实现县办中医医院、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等“五个全覆盖”。
二是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为抓手,提升中医药应对疑难危急重症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黄冈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示点工作,加快建设“一校、一馆、一院、一平台”。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服务能力。加强“专病、专方、专技”建设,优化推广中医药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技术指南,做优做强中医药优势专科专病集群。发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作用,提升我省传染病中医药诊疗和研究水平。加强全省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检测实验室和应急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市、县级中医医院卫生应急能力。
三是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平台专科、薄弱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三专科一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打造中医特色样板的县中医医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
四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建好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制定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加强国家和省级区域中医康复诊疗中心建设,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全力推进“323”攻坚行动,加快推动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做好糖尿病、高血压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中医药干预试点。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长江云记者: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下一步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举措有哪些?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启红:
感谢您的提问。省教育厅把推动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主要是(做了)优化完善中医药相关学科专业布局和培养结构、深化中医药类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中医药高校改革建设(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为湖北中医药强省建设作出教育贡献。
一是加大中医药教育改革和政策支持。在“双一流”建设、博士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中医药重大专项等重大改革建设项目上,进一步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中医药院校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高质量发展。积极协调发改、财政、卫健、中医药等部门,在人才引进、评奖激励、资源配置等方面争取对中医药院校更多政策倾斜。
二是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优化中医药类专业培养方案,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医技能等纳入相关研究生复试考核内容。合理确定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招生计划,逐步增加中医(全科医学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三是加强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布局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大健康领域中医药专业。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专业,支持医学院校加快培养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建好一批中医药一流专业和专业群。
四是加快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组织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相关高校继续承担和实施好农村订单定向五年制本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全省“万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工作,每年招收“中医学”定向本科生培养100人左右,定向培养计划全部列入普通高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在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中医学常用诊疗技术纳入方案并统一实施,构建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村医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长江商报记者: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支撑。请问,我省中医药领域有哪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有哪些进展和成效?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戴新明:
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科技厅围绕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布局,依托省内优势高校院所、医疗机构、龙头企业,组建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技术创新联合体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1家,以及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基地50家,形成了多层级、全方位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下面,介绍三个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平台:
第一个是湖北省传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是由九信中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国药中联、马应龙药业等12家单位组建,由黄璐琦院士、梅国强国医大师、梅之南教授共同担任首席专家。创新联合体通过多种形式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双向交流,带动上下游产业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在全省开展的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
第二个是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立足湖北省独特的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优势,在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绿色合成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实验室张勇慧教授团队围绕金线莲苷创新应用,开展了金线莲药材的基源确定、组织培养和质量标准制定等研究,形成了成熟的金线莲苷提取纯化工艺,完成了药理学、毒理学、药物代谢、药物稳定性、制剂学等临床前研究,是近年来我省中医药领域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高达2.4亿元。
第三个是湖北省蕲艾产业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是中药领域第一家建在县一级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扎根于蕲艾种植产业一线,集聚基层创新力量,围绕当地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标准的研制以及蕲艾种质资源库建设,着力提升蕲艾产品科技含量,树立品质标杆,推动蕲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由于众多科技创新平台的赋能与支撑,我省中药新药创制取得重大突破,近几年不断有中药新药获得生产批件和临床批件。如2021年12月,七蕊胃舒胶囊获得1.1类中药新药生产批件(产品知识产权价值超5亿元),打破我省获批1类中药新药25年零记录的局面。2022年,广金钱草总黄酮获得1.2类新药生产批件;1.1类中药小儿宣肺止咳糖浆完成中试及临床研究,今年有望获得生产批件;清肺达原颗粒、乳藤胶囊等5个品种获得1.1类中药新药临床批件。近年来我省1类中药新药生产批件及临床批件数位居全国前列。
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黄冈作为中医药大市,请问在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黄冈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刘洁:
感谢记者朋友对黄冈的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必将有力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
黄冈作为李时珍故里,有厚重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资源禀赋独特,被誉为“大别山药用资源宝库”,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十大楚药”黄冈有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冈中医药创新发展,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黄冈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近期,省政府又召开专题会,提出举全省之力,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提升等方面构建四梁八柱,支持黄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黄冈市高举李时珍品牌,坚持以文养医、以医带药、以药兴产、以产富民,大力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中医药管理局和市中医药发展中心,县级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统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稳步推动中药自制剂在全市医疗机构打通使用,并纳入医保报销。连续3年,每年拿出500个事业编制,招聘中医药人才。
二是振兴道地药材。围绕蕲艾、福白菊、天麻、茯苓等,建设产业研究院。建设大别山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中心,提高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水平。系统推进检验检测、物流仓储、品管品控等供应链服务,蕲春建设全国最大的艾产品加工交易中心,罗田建设中部茯苓加工交易中心,英山建设中部天麻加工交易中心,麻城建设全国最大的菊花展示交易中心。
三是传承中医药文化。持续举办30届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7届李时珍文化节、4届李时珍中医药国际健康论坛等节会活动,充分展示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魅力。连续11年编纂发行中医药刊物《本草》,创作了黄梅戏《李时珍》等一批文艺作品。设立仝小林院士、吕文亮专家工作室,引进高层次中医药团队6个,建立各级中医传承工作室24个,县级中医医院实现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全覆盖。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推动6家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培育国家级中医重点专、学科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3个。全市三级中医医院达到7家,所有乡镇卫生院、大多数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
五是打造黄冈品牌。打好道地药材牌,健全标准体系,提高行业话语权。全市现有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个,居全国地市级之首。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健康食品开发、中医药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康养服务品牌、药食同源绿色食品品牌、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中医药健康养老品牌。今年5月,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蕲艾品牌价值110.05亿元,荣登全国区域品牌第30位。“蕲春艾灸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蕲春艾灸师”荣获“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评选第一名。下步,我们将实施10万艾灸师培训计划、艾灸馆“千城万店”计划,推动蕲艾等特色品牌走向世界。
谢谢!
人民网记者: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和李时珍故里。请问,在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医药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如何打造湖北中医药文化品牌?
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
谢谢人民网记者的提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中医药产业作为突破性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协同发展。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做强做大中医药龙头企业。实施中医药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做强一批省内中医药龙头企业。到2025年,龙头企业产值超过50亿的3家、超过30亿的5家、超过10亿的10家。实施“一品一策”提升计划,推进蕲艾、黄连、茯苓、天麻等“十大楚药”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和新药研发生产,鼓励已上市中成药二次开发,培育中药大品种大品牌。二是提升道地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水平。重点围绕“十大楚药”和“五大特色药材”,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左右,其中中药材生态种植面积达260万亩以上。三是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等,研发一批中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建成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推动中医药+养老、养生、旅游、食品、文化等融合发展。四是强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共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黄家湖实验室,支持高校、医疗机构、药品研发机构、企业间开展合作,推进中药新药、院内中药制剂以及中药衍生品研发与转化。加强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形成中药产品优质优价机制。
在中医药文化发展方面,一是做强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品牌。筹办以李时珍命名的国家级中医药大会,办好“李时珍诞辰纪念日”“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论坛”“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节”“李时珍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组织创作中医药文化作品和产品。二是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持续举办“中医中药荆楚行”“中医中药村村行”等活动,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深入群众日常生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中医药交流合作及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建设。鼓励省内中医药机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据悉,黄冈市最近入选国家“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请问黄冈将如何推进示范试点项目建设?
黄冈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刘洁:
谢谢您的提问!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相关单位的重视支持下,通过竞争性评选,黄冈入选全国15个示范试点。我们将以示范试点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为办好国家示范试点,市委、市政府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将创建目标分类细化,项目化推进、工程化实施。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名医再现”工程。围绕中医药师承名师培养,市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与中医药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中医师承班,培养中医传承人。学术传承方面,加强名医学术传承与学科建设,打造传承黄冈历史四大名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学科。设立中医师承奖励基金,新建45个名医师承工作室。建立中医适宜技术市级医保目录,在全市中医医疗机构中推行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处方权。
二是实施“时珍人才”工程。按照现行引才待遇150%的标准,引进一批中医战略人才团队,三年内培育3至5个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团队。实施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池管理,建立“县管乡用”轮岗机制。保障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不低于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不足部分由财政补齐。大力推进“西学中”培训工作,将参加“西学中”培训学分达标作为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三是实施“医防惠民”工程。安排专项资金,3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和村“中医阁”建设全覆盖。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实现市域全覆盖。打造3至5家中西医协同“示范”医院、30个中西医协同“示范”科室。
四是实施“改革强基”工程。压实各级主要领导责任,市级主要抓规划、抓政策、抓考核,县级重点抓投入、抓品牌、抓队伍,乡镇着力抓推广、抓氛围、抓服务。持续增加中医药事业投入,强化医保政策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
下一步,黄冈将加大创新发展力度,拿出超常规举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答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时代考题,为健康中国贡献黄冈智慧,为湖北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黄冈力量。
谢谢!
湖北画报记者:刚才听到介绍,我省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医教协同改革。请问,在中医药教育深化医教协同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启红:
感谢您的提问。深化中医药教育医教协同是中医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医教产教协同育人。推进实施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开展中医学“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和中医学试点学院改革,继续加强在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武药科技有限公司、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荆州市中心医院、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等已设立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建设打造一批优质合作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发展与师资共享,不断完善与医疗卫生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育人体制和机制。
二是加强中医临床教学能力建设。贯彻落实中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推进早跟师、早临床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支持相关高校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中医门诊等纳入中医临床教学体系。建强已有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争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医学中心、中医药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卓越医师学院等国家级平台,加大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力度,提升临床教学能力和中医类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推进中医药科教融汇与中医药文化教育。以我省高校中医类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依托,合作深入开展针灸等临床实践国际标准研制及科学研究,在鄂西、蕲春、罗田、英山等地深入推进“湖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道地药材GAP试验示范基地”等规范化基地建设。深入研究李时珍医药文化、李时珍医药经典文献、荆楚名医名胜文化内涵,建好“李时珍医药文化研究所”。指导湖北中医药大学加强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管理,积极申报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在107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内开展包括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内的“传承项目对接”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教育。
农村新报记者:中药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我省有哪些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中医药研究?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戴新明:
谢谢记者的提问。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特色中药材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和关键技术突破,三年来,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全力推动中医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应用。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我们在中医药领域组织实施了30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支持创新群体开展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鄂西特色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特色道地药材质控关键技术研究等,着力推进中医药源头创新。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我们通过揭榜挂帅制、大健康领域地方专项、助企纾困专项、乡村振兴专项等多种形式立项支持中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近100项,投入科技经费5300余万元,在蕲艾、黄连、茯苓、苍术等“十大楚药”道地药材的培育及生产加工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三是加强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我们围绕中药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中药材种植技术、生产加工技术、质控流通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促进我省中药领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其中,支持湖北省药检院开展了湖北中药质控标准物质研制及技术平台建立,支持健民药业集团牵头实施“基于湖北道地药材的现代中药创制及技术提升”项目,总计投入科技经费达360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获得国家标准及省标准批件27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取得经济效益超20亿元。
谢谢!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